偽造的科學?科學的偽造?

日前聽了一場主題不太一樣的演講,講者是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(JCB)的編輯 Mike Rossner。講題是有關於科學論文中的偽造事件。

成也Photoshop,敗也Photoshop

Photoshop的好用讓很多人對於合成及修改照片不再望之卻步,然而修改自己拍的照片是一回事,把修改過後的照片發表在國際期刊上,卻又是另一回事了。JCB的編輯群把在JCB上發表過的文章重新進行一次檢視中,發現約有25%的照片證據不完全符合該期刊的規定,然而所有發表論文中,約有1%的文章有明顯修改的嫌疑,有些甚至可能達到偽造的情況。除了向原作者要求原始圖檔數據之外,編輯們也利用Photoshop的對比調整功能,讓一些經過修改的照片露出馬腳。


如下圖這張螢光細胞圖,經過Photoshop的分析過後,發現圖中有兩處的細胞是從別的照片剪下貼上的。編輯們詢問了該作者以後,得到的回覆卻是:「我們認為這樣的表現手法可以讓讀者更清楚的瞭解我們的證據。」








其他像是對於 Western Blotting裡面的bands增減,其實都達到了所謂偽造的程度。

上圖是最典型的修改,包括無中生有的band及消失的band。

雖然調整對比、明暗跟色彩校正是可以接受的,前提是沒有更動或刻意隱藏了圖片中的其他細節,但上圖做的確實有點過頭了。還有把作為控制組的beta-actin bands重複使用在不同的實驗組,或者把一個band加深對比後,裁減再貼到另一張圖等等。

整場演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張Western Blotting,裡面有個band經過Photoshop分析後,發現是從別的地方剪下貼上的,跟原作者要了原始數據後發現,在原始照片上沒有band的那個位置,寫上了一句話:"Add it later"

當然也有很多作者被告知圖片被修改過後,回覆編輯說:「我很遺憾也很高興你們發現了這個錯誤,這篇文章根本不該被發表在JCB甚至是任何一本期刊雜誌上。」

結論
也許整張圖片有些額外的細節是自己不想要的,但對於其他研究者來說,那些細節卻可能是他們的突破。修改圖片究竟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是合理使用,儘管是自由心證,但秉持著科學誠信的原則,大家心中的那把尺應該不會相差太多。

0 意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