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的Neuron期刊刊載一篇對於老鼠憂鬱症的研究,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的Dr. Eric Kandel所主導,他同時也是2000年諾貝爾獎生理醫學獎得主,因為釐清海馬迴是大腦的記憶中樞的相關研究而獲獎。現在海馬迴也被證實與情緒有關。
對人類來說,後天學習而來的恐懼感 (learned fear)是讓人類生存的主因之一,避免讓自己身陷險境,然而這種恐懼感也可能導致焦慮及沮喪的病態症狀,讓人一蹶不振,既然恐懼感可以因後天學習而得,有時又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遺症,那麼後天學習而來的安全感 (learned safety)又是如何呢?
長遠來看,這個機制的揭開將有助於發展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抗憂鬱藥途徑,而我所聯想到的卻是,當人沮喪失意時,或許可以回頭去聽聽年少時的懷舊歌曲,或是那些能讓你回想起歡樂時光的音樂,古典音樂也好,靡靡之音也罷,能讓自己振作起來才是最重要的。
參考文章:
1. 不憂鬱的老鼠- 科學影像網站
2. An Animal Model of a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on. Neuron. 2008;60:149–161.
3. 圖片來源: Coolmristuff
0 意見:
張貼留言